学院新闻

  • 2019-07-11
    2019年中传+北印(硕士生)暑期培训班开班啦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7月的第一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联合承办的“数字时代编辑出版暑期班”和“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暑期班”在中国传媒大学33号楼第一阶梯教室正式开班。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任孟山在开班仪式上表示,暑期班是“北京市支持央属高校共建项目”在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之间的合作成果,并代表传播研究院对参与暑期班的同学们表示欢迎,对参与暑期班组织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感谢,对在暑期班授课的教授们表示敬意。他表示,暑期班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市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央属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市属高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暑期班开阔视野,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水平,预祝各位学员能学有所获,也希望大家不仅能收获知识,还能收获友情。”参加开班仪式的还有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暑期班负责人谷征、中国传媒大学暑期班负责人丁岩妍、编辑出版暑期班班主任陈文沁、新闻传播暑期班的班主任薛宝琴,以及暑期班72名学员。开班仪式结束后,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磊教授为暑期班学员做了第一讲:“睹物思人:数字时代的媒介物质性
  • 2019-07-11
    第五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9年6月29至30日,第五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传播研究院承办。会议围绕“跨界·融合·创新——数字时代的媒介素养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健康生活、城市发展、网络安全密切联系,探讨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同领域,关注不同人群的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深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讲话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邢发亮讲话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邢发亮出席开幕式,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主持开模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中国40多名学者,加拿大瑞尔森大学、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纳米比亚信息局、肯尼亚郎歌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央大学等10余名外国学者、业界代表汇聚一堂,就技术创新引发的各种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和未来发展,以及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碰撞和交流。会议共安排了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和六个主题论坛,英国媒介素养教育专
  • 2019-07-11
    传播大讲堂第4期|大卫•帕金翰:数字素养再思考
    2019年6月28日下午,传播研究院“传播大讲堂”第4期于学院多功能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英国拉夫堡大学名誉教授、伦敦国王学院客座教授、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大卫·帕金翰作为主讲嘉宾,由中国传媒大学传媒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开教授主持,传媒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洁副教授、传播研究院部分教师以及博士生、硕士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讲座期间,大卫·帕金翰教授就“数字素养再思考——论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媒介教育”主题与现场师生们展开交流。大卫·帕金翰教授是受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英国政府通信管理局等国际机构和政府组织的专家顾问。讲座上半部分,大卫·帕金翰教授从回顾“技术乌托邦”与“网络乌托邦主义”入手,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媒介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他指出,我们应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审视数字媒介的发展与数字资本主义的兴起,超越数字媒介的使用对年轻一代是利还是弊的二元框架,走出仅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互联网安全的狭隘论点。在讲座的下半场,大卫·帕金翰教授对上述背景下媒介素养的理念框架与教育路径做了进一步介绍,对媒介素养的理念进行了界定和详尽阐释,就如何应对日益发展的数字媒介和社交媒体所带来的
  • 2019-07-11
    外交部“非洲英语国家学者访华团”来访我校
    7月2日下午,由中国非洲研究院承办的外交部“非英语国家学者访华团”到访我校,与我校传播研究院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教授热情接待了访华团学者。由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烽教授带队的非洲学者访华团一行,在张艳秋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学校博物馆,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下,非洲学者们对我国传媒行业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对我校博物馆建设理念及展品收藏给予赞誉。访华团到访我校传播研究院随后,访华团到访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向来访学者介绍了学校和研究院的情况,并与来访学者合影;李舒院长表示学校近年来非常重视与非洲高校的合作,培养了大批非洲硕士及博士留学生,期待与非洲学者所在高校展开更多的交流,双方共同加强中非在教育及传媒研究领域的合作。代表团一行参访我校传媒博物馆,倾听专题讲座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教授为来访学者做了题为“中非媒体合作与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中,张艳秋教授指出,中非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但中非公众间仍旧存在刻板印象及误解等问题,中国政府为消除刻板印象在教育及媒体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公共外交活动, 如何更好地促进双方的理解与文明
  • 2019-06-29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届毕业生表彰
    为发挥优秀毕业生示范导向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经各毕业班初评、学院推荐、学校审定后,我院今年共有7名同学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13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毕业生,20名同学获评校级三好学生,7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特此通报嘉奖,以资鼓励。希望全体同学以此为榜样,牢记“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校训,不断砥砺前行,再创佳绩。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0年6月北京地区高校优秀毕业生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于淑婧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高冉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林佩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蔡珍梦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迟海燕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贾文斌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温怡芳校级优秀毕业生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高冉17级传播学博士研究生于淑婧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林佩17级编辑出版学博士研究生高坚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蔡珍梦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迟海燕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黎江宇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殷楚冬17级国际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刘晓琰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贾文斌17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温怡芳17级编辑出版学硕士研究生吴俊庭
  • 2019-06-20
    30名国际留学生走进朝阳文化产业园区 感受文创魅力
    6月20日,朝阳区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组织开展“国际学子看朝阳”走访参观暨“朝阳区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主题活动,来自19个国家的30名国际留学生走进朝阳文化产业园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国际留学生参观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这是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将工业遗存与科技、时尚、艺术、文化紧密结合........”在751文创园里,讲解员正在为来自19个国家的30名国际留学生介绍751的发展历程。6月20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的国际留学生来到朝阳区,走进751D-Park时尚设计广场、觽堂当代艺术馆、朝阳规划艺术馆,了解朝阳区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活力和国际影响力成果。“为了让国际学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朝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我们还开展了‘朝阳国际文化交流论坛’主题活动,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推动朝阳文化、国际化融合发展进行了主旨演讲。”相关负责人说道。在专家演讲之后,国际留学生代表就参观
  • 2019-06-07
    传播大讲堂第3期 | 当代俄罗斯大众传媒与普京
    2019年6月3日,俄罗斯新闻传播领域知名学者、现任以色列阿里埃勒大学传播学系教授德米特里·斯特罗夫斯基应邀访问传播研究院,并为我院师生开办了主题为“当代俄罗斯大众传媒与普京”的学术讲座。多年以来,普京在世界舞台上都是话题热度极高的政治人物之一。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普京同样有着很高的曝光度和知名度。“坚毅、硬汉、果断、男性魅力”是俄罗斯以及全球大众认知中惯常的“普京标签”,如俄罗斯网友写的那首歌《嫁人就嫁普京这样的人》所表达的,大众对于这名光芒四射的政治偶像常常不吝崇敬和赞美之词。本次讲座中,斯特罗夫斯教授从俄罗斯大众传媒的报道与传媒政治生态的辨析角度出发,结合很多珍贵数据和资料,展现给中国师生一个研究和看待“当代俄罗斯大众传媒与普京”问题的全新视角。在讲座的一开始,斯特罗夫斯教授先带大家回顾了近年来俄罗斯发生的一些重大新闻事件,透过这些事件以及大众传媒在事件报道中的表现,他指出,俄罗斯大众传媒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现实问题,俄罗斯的发展壮大所需要的民族精神应当得到进一步凝聚提升,而这些都需要大众传媒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在分析俄罗斯大众传媒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呈现普京形象时,斯特罗夫斯教授通过具体
  • 2019-06-02
    传播大讲堂第2期 |CGTN非洲分台主播比阿特丽斯·马歇尔:Bad News is Good News? Not Anymore!(双语版)
    2019年4月29日,中国国际电视台非洲分台(CGTN Africa)新闻主播比阿特丽斯·马歇尔受传播研究院邀请来访我校,并以“CGTN非洲:通过建构性新闻看到不同”为题进行演讲。该讲座是刚刚在北京结束的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的后续活动。马歇尔:转变传统新闻理念构建全面客观报道模式讲座中,马歇尔强调在讲述非洲的故事时,应挑战“坏新闻就是好新闻”的陈词滥调,改变该理念下西方媒体所呈现的负面刻板印象。她表明,讲述卢旺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故事是有必要的。马歇尔还表示,非洲不是一个大国,而是由54个拥有各自文化、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国家组成的大陆。目前,与非洲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相比,大多数中国学生对非洲国家的了解非常少。马歇尔鼓励我校学生,在向世界讲述非洲故事时遵循建构性新闻理念,改变部分国际和非洲媒体所描绘的饥饿、贫穷、饱受战争蹂躏的负面形象。张艳秋:推崇协调平衡报道方式促进中非媒体友好互动关系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在场的学生与马歇尔就她的新闻主播经历以及国际新闻实践的理论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传播研究院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教授总结,我国并没有尝试将
  • 2019-06-02
    外交部“非洲葡语国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访华团项目”在我校启动
    5月8日,为做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落实和宣介工作,由传播研究院承办的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项目下的2019年“非洲葡语国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访华团项目”在我校启动。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李翀、几内亚比绍共和国阿米卡尔·卡布拉尔大学校长福德·马内、我校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王文渊等出席项目启动仪式并致辞。传播研究院非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张艳秋主持仪式。来自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利西比、佛得角和津巴布韦6个国家15位传媒学者与资深媒体人士、我校第八届“发展中国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的同学受邀参加此次活动。2019年“非洲葡语国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士访华团项目”项目启动仪式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致辞在启动仪式上,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首先致辞,向外交部李翀副司长以及非洲访华团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她向来宾介绍了传播研究院所承办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项目”在培养非洲国家传媒领域专业人才方面的举措及成果,并期待来访学者、记者能在未来2周的访华行程中有更多的收获,双方未来共同构建新型中非国际传播平台,并以标志性成果,深入推进中非传播研究的系统整合和协同创
  • 2019-04-17
    传播研究院三名国际研究生在CGTN“一带一路”全球征文比赛中获奖
    4月14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公布了“一带一路:说出你的故事”征文比赛的获奖名单及作品题目,传播研究院三名非洲国际生榜上有名,其中包括一名毕业生,两名在读生。中国国际电视台于3月中旬举办“一带一路:说出你的故事”全球征文比赛,共收到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42个国家的100多篇作品,最终,来自16个国家的18篇作品获奖,从4月15日开始作品全文陆续刊登在网站上。传播研究院承担我校三个国际生学位项目的教学培养工作-“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中加(中国传媒大学-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全球传播双硕士班”和“传播学专业博士班”。在这次征文比赛中,传播研究院组织硕博士国际生积极投稿,并广泛动员已在各国政府部门及官方媒体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参与比赛。此次获奖的学生中,来自马拉维的毕业生Wallstone Sangala(中文名沃斯,获奖征文题为《通过贸易和投资创造和谐社会》),是马拉维广播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2016-2017年就读于“第六届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他在读期间就非常关心我国时事要闻及中非关系发展情况。(左起第七为Wallstone Sangala,该图为“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