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1-09-22
    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通讯员 林雅璇 摄影 刘嫒蓉 戴菡)2021年9月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联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举办的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30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生参会,近百名青年学子作会议专场发言。段鹏副校长致开幕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段鹏教授出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段鹏教授对前来参会的国内外各位博士生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一个学术品牌已在学界和高校中形成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研讨会始终注重提升博士生和博士后青年学术群体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开阔学术与实践视野并助力青年学子发展。他特别提到,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号召青年学子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兼有中国立场和世界情怀,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的勉励落到实处,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做出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李舒院长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沙垚副研究员作为往届参会代表线上发言,他回溯自己的学术成长史,勉励青年学者从实践中提炼理论,扎扎实实做研究。苏州
  • 2021-09-22
    行有为之事 创无限之未来:传播研究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
    金秋九月,硕果飘香,在建党百年之际,传播研究院又迎来了一批青春的小白杨。9月7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传播研究院一层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教师代表、行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新生代表等线下参会,而其他同学在云端参加开学典礼。传播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舒、副院长李继东、党委副书记赵丹等领导出席此次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付长海书记主持。典礼正式开始前,全体起立,奏唱国歌。随后,现场播放了由学院新闻中心制作的新生报道短片。新生报道短片仪式伊始,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面向学院2021级新生致辞。李舒院长首先对119名2021级新生(含博士生22人,硕士生97人),以及来自15个国家的26名留学生表示热烈欢迎,继而对学院的发展历史、教研队伍、学术平台特色、学科成就、国际化进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新的起点,李舒院长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立德修身,追求真我。学德和人德,学术和人性都需要远离狭隘悭吝、随众附和;与自己相处时慎独慎微,与朋友相处时真心诚意,与师长相处时谦恭虚己;面对善恶明辨是非,面对困难保持韧劲,面对真知上下求索。第二,严
  • 2021-09-22
    传播研究院博士留学生参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连线对话
    编者按:近日,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专业博士生阿拉维·塞曼达参与中国国际电视台节目直播连线,议题为美国发表的新冠溯源调查报告。在讨论中,阿拉维·塞曼达指出美国背后政治操控新冠病毒溯源的举动,新冠溯源报告结果不可信。此前,阿拉维·塞满达曾发文指出该问题,此文章被中国日报网和新华网相继报道。近期,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际传播专业博士生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在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China24》节目中参与现场直播,讨论美国情报机构发布的所谓新冠溯源调查报告。GCTV主持人钟石在直播中提问到:“中国和世卫组织联合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实验室泄露理论’极不可能,但是美国仍然希望重新审视这一理论,请问你如何看待美国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阿拉维·塞曼达回应说,美国的情报报告是具有政治性的,美国的政客们正在将全球对新冠疫情的反应政治化。他还解释说,美国将冠状病毒大流行归咎于中国,是在为华盛顿未能遏制这场夺走63万美国人生命的大流行找替罪羊。塞曼达与CGTN主持人的直播连线今年8月初,阿拉维·塞曼达在乌干达第一大报《新愿景》(New Vision)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范围内将
  • 2021-09-22
    传播研究院毕业留学生在《聚焦中国》刊文
    编者按近日,传播研究院毕业留学生Buddhi Prasad Sharma(中文名:习智慧)《习主席的西藏之行及其对跨喜马拉雅地区的历史性影响》(President Xi’s Tibet Visit and Its Historic Implication for Trans-Himalaya Region)一文刊登于“聚焦中国 (China Focus)”官方网站。文章从一名外国研究者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习总书记一行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访问西藏自治区的历史意义,并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为西藏地区和跨喜马拉雅地区的和平、和谐、发展与稳定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作者于2016年-2019年在传播研究院就读,获得国际传播博士学位,现为乐山师范大学副教授兼跨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本期公众号对此篇文章进行节选推送,并在文后附上作者寄语。President Xi’s Tibet Visit and Its Historic Implication for Trans-Himalaya Region(Excerpt)Buddhi Prasad Sharma习主席的西藏之行及其对跨喜马拉雅地区的历史
  • 2021-09-20
    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顺利举行
    2021年7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21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正式开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郑州大学、暨南大学等全国高校的四十多名2022届优秀大学生通过审核获得学员资格。线上齐聚,热情不减01开营仪式在开营仪式上,传播研究院李继东副院长首先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院校的优秀传媒学子,并介绍了传播研究院的成立背景、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招生就业、国际化培养等特色。传播研究院是国家“一流学科”新闻传播学教学科研机构,集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于一体,致力于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卓越学术创造力的新闻传播人才。李继东副院长具体介绍了传播研究院的专业设置,研究院的学术型硕博专业包括传播学、编辑出版学、信息传播学;专业型硕士包括出版专硕、新闻与传播硕士。他特别提到了学科专业的调整,其中“信息传播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2022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国际传播等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跨文化传播”成为有代表性的新专业方向,“新闻与传播硕士”新设立“国别与区域传播实践”专业方向。此外,他还介绍,传播研究院师资力量雄厚,举办了“传播大讲
  • 2021-09-19
    “读百年党史,守传媒初心”|我院师生党支部参加学校基层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交流会
    6月2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读百年党史,守传媒初心”基层党支部特色成果展示交流会在中传讲堂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党组和学校党委的学习要求,将学党史与促党建紧密结合,激励广大师生党员不忘来时路,永远跟党走,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支部风采,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院师生党员迅速行动,将学党史和学传媒史、学校史相结合,创新学习形式,突出专业特色,掀起了党史学习热潮。为此,我院教工党支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硕士生编辑出版党支部联合以“重温光荣党史,传承忠诚基因”为主题,进行特色活动成果展示。本次展示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传媒人的初心与根”、“百年特展,忠诚基因”、“云端之旅,红色寻根”、“初心使命,红色传承”。第一部分“传媒人的初心与根”由学生党员代表陈强进行展示。他讲到,传媒人,要挺立潮头,当时代的瞭望者,不忘初心与根脉,时刻牢记一代代传媒人的精神脊梁,并谨记“立德、敬业、博学、竞先”这八字校训。最后,通过人民广播发展史和传媒大学校史两条线串联起我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百年特展,忠
  • 2021-09-17
    传播研究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7月1日下午,传播研究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成功举办。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舒、党委副书记赵丹、副院长李继东出席会议并向获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奖。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受表彰人员、新发展预备党员代表在学院120教室与会;全体师生党员、新发展的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线上参加。会议由赵丹副书记主持。奏唱国歌在全体奏唱《国歌》后,院长李舒宣读了表彰决定。李舒院长宣读表彰决定经过基层推荐、综合评审和公示,教工党支部、博士生第一党支部、硕士生编辑出版党支部、硕士生国际新闻党支部等4个支部获评先进基层党支部,丁岩妍、李智、李汇群、郑蕾等4名教工党员和陈奇等10名学生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汪立宝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随后,在热烈的掌声中,获得表彰的师生上台领取荣誉证书。颁发荣誉证书在获奖代表发言环节中,李汇群作为受表彰的教工党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很荣幸在今天这样一个伟大时刻获得这份荣誉,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防疫抗疫等一系列伟大胜利,希望继续努力,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获得更多进步。李汇群老师发言受表彰的学生党员代表、
  • 2021-06-19
    传播研究院留学生在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发言
    近日,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贫困治理与现代化发展国际论坛在云南怒江召开,论坛以“推进全球贫困治理 促进现代化发展”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研讨。传播研究院国际留学生丹尼尔·奥罗(Daniel Oloo)和天赐(Donatien Niyonzima)向论坛提交论文并作主题发言,本期公号进行摘要推送,以飨读者。充分利用数字外交:交流减贫经验以促进共同发展丹尼尔·奥罗丹尼尔·奥罗在发言中首先指出在减贫领域遇到的共性问题:在21世纪,由于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在交流减贫战略和专业知识方面的技能、知识、经验和技术不足,有关行动者发展议程的信息一直受到影响。他指出,数字工具使这些行动者能够分享他们的经验,将其作为确保世界摆脱贫困的全球产品。目前,技术已经改变了我们交流学习经验和可以在区域内采用的最佳实践的方式。数字外交的重点是这些参与者利用数字工具与各种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在跨区域的发展计划中进行沟通和互动。非洲国家在降低贫困水平方面仍然面临挑战。但中国通过农业技术发展减贫的做法,表明非洲国家可以有效降低贫困水平。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为消除贫困的国际
  • 2021-06-19
    课堂传真•新闻传播学学术写作课第五讲| 周建新:关于申报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观察与思考
    6月8日,新闻传播专业博士生必修课“新闻传播学学术论文写作”第五讲在48号楼B603开讲。我校周建新老师以“关于申报高水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观察与思考”为主题进行分享,全校多个学院的近百名研究生参与了课程。本次课程的主讲周建新老师是我校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曾任我校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在科研项目写作、申请与评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图 | 课程第五讲主讲人周建新周建新老师首先介绍了博士学术写作课的背景与意义、项目申报之于学术写作的功能,并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课程对科研项目申报产生一些感知、积累一些科研素养。本次课程由四部分组成:“科研项目是促进学术研究的助推器”“准确认识理解项目类型划分意义”“正确审视定位科学做好申报规划”“后期资助与优秀博士论文项目解析”01在第一部分,周建新老师首先从国内外项目申报体系的差异讲起,介绍了国内项目申报的运行现状、科研管理系统等宏观内容,阐明了科研项目存在的合理性。继而以影视剧《四大名捕》中四大名捕的特点“冷血”“无情”“追命”“铁手”,对科研项目申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释。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周建新老师基于话语权与知识体系视角
  • 2021-06-19
    回顾 | 北京高校新闻传播学子“共学党史”系列活动——共读一本书
    6月10日晚,北京高校新闻传播学子“共学党史”系列之“共读一本书”活动顺利举办。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四校学子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虞鑫致辞点评,并以中国共产党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为线索,由八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博学子领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重要章节,帮助广大学子深入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俞逆思主持。活动伊始,虞鑫老师发表致辞。他指出,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北大新传建院二十周年。在新闻传播学科重要性越发凸显的当下,学习党史具有关键意义。他勉励青年学子将党史学习融入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与实践中,提升专业水平和媒介素养,为新闻传播事业贡献力量。虞鑫老师致辞随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级博士生俞逆思、黄家圣、丁远哲、刘长宇,19级硕士生张程喆、李颖,20级硕士生袁雨晴、李瑶琦分别领读《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的重要篇章,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