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1-11-03
    我院博士留学生在乌干达主流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倡议
    我院博士留学生在乌干达主流报纸上发表文章盛赞中国倡议9月23日,我院博士留学生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在乌干达主流报纸《新愿景》(New Vision)上发表文章,盛赞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世界领导人提出的六大全球发展倡议。塞曼达在《新愿景》上的发文塞曼达提及,习近平主席主张全球领导人应坚持发展优先,建构平等、均衡、顺畅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主要经济体政策协调,推动多边发展合作进程协同增效。由此,塞曼达认为,倡议中对“坚持和保障以人为本”的呼吁,将有助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确保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有利于尊重民权、改善民生,进而保护和促进人权。他进一步提出,可以通过确保政府采取“基于人民、为了人民且惠及人民“的发展方针来实现上述愿景。塞曼达表示,对习主席系列倡议的接纳和践行,将有助于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创造共同繁荣,让全世界人民“拥抱更多的幸福感、收获感和安全感”并实现全面发展。这一系列倡议将为实现全球和平与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据悉,阿拉维·塞曼达(Allawi Ssemanda)来自乌干达,目前是乌干达多家日报社的专栏作家
  • 2021-11-03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七“Social Media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分论坛七“Social Media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研讨综述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主题为“Social Media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的分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黄典林老师为点评嘉宾,王宁彤老师为主持人。来自尼泊尔、肯尼亚、加纳、埃及、斯里兰卡等国家的5名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留学生参与了分享讨论。分论坛点评嘉宾黄典林老师分论坛主持人王宁彤老师Diffusion of Technology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Nepal Wireless Networking ProjectKriti Bhuju(尼泊尔)作者基于尼泊尔无线网络项目,试图探讨技术传播如何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六“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 分论坛六“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研讨综述第 十 届 新 闻 学 与 传 播 学 博 士 生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社科院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7所高校的15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陈文沁博士担任主持,中国传媒大学龚伟亮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分论坛线下会场《媒介政治素养的生成要素与建构路径》北京科技大学 李媛本文对媒介与政治、媒介素养与政治素养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媒介政治素养是媒介素养的下位概念,是现代化公民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政治信息进行辨识、接收、运用和反馈的能力。针对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独特的语言环境,还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媒介政治素养的定义、研究主体和研究框架,用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并回应当前时代所面临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要问题。此外,媒介政治素养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五“危机传播与社会治理”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五“危机传播与社会治理”研讨综述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的8名博士生参加了“危机传播与社会治理”分论坛。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健担任分论坛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师资博士后王同媛担任主持。分论坛线下会场《危机事件中主流媒体与用户的微博互动行为研究》中国传媒大学 白欣蔓笔者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以@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微博平台中主流媒体与其用户间的互动行为特征及传受互动效果。研究尝试勾勒疫情期间微博平台中主流话语的传受互动图景,并从中提炼规律和经验,为推动主流话语更好地建构社会共识,提升应对和处置危机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深入思考。专家点评该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与现实意义,但研究的“核心主见”应更为明确,可以从对文献的梳理中为本研究提供合法性讨论背景。《重大疫情下社会支持对老年群体谣言传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四“数字传播与智能社会”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 分论坛四“数字传播与智能社会”研讨综述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三“国际传播与文化强国”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三“国际传播与文化强国”研讨综述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五所高校的11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国际传播与文化强国”。中国传媒大学姬德强教授担任分论坛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赵丽华副教授主持此次论坛。分论坛会议现场点评专家与主持人《论网络空间对节日文化的再生产》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帅文章以文化再生产理论为视角,剖析网络空间如何在节日行动、节日权威和节日工作三个维度上形塑乃至重构了节日文化,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节日文化在网络空间中进行再生产时,应当坚定文化自觉的原则,运用科技力量,沟通节日内外,构筑国际性传播。专家点评建议再度锤炼题目,使其更为具体,同时可深挖传播仪式观及媒介仪式的相关理论,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其中,以及如何在文化规范和网络经济之间找寻分析的连接点。《媒介变迁、互动叙事及新主体姿态:从多元传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二“传播理论与多元应用”研讨综述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二“传播理论与多元应用”研讨综述第十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深圳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等10所高校的13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传播理论与多元应用”。中国传媒大学李智教授担任此次分论坛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刘楠博士担任主持。分论坛二线下会场《网络民主政治建设背景下多渠道媒介使用模式对政治参与的影响》深圳大学 李梦雨 付乐 姚倩文章引入O-S-R-O-R(取向-刺激-推理-取向-反应)模型,通过“多渠道媒介使用—时政新闻关注度、时政新闻使用—人际间政治讨论—政治信任—政治参与”的路径阐释,以求建立多模态媒介使用状态到政治参与之间的连贯性框架。通过对比青年组(18-29岁)、中年组(30-39岁)和老年组(40-60岁)的模型表现,发现中青年的时政新闻关注度负面影响政治参与,
  • 2021-10-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讨综述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讨综述第 十 届 新 闻 学 与 传 播 学 博 士 生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The Tenth Annual PhD Stud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9月18日下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的9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王锐副教授担任本论坛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甘露副教授担任主持。分论坛主持及点评专家《建党百年影像中的英雄在场与史诗书写》中国传媒大学 曹晔阳文章通过对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的40集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发现该剧主要运用儿童在场的戏剧张力、重要物件在场的符号互动、对手戏在场的角色烘托以及英雄精神的在场和传递,从符号和身份的角度展现了平民英雄人物的历史在场。专家点评本研究紧扣时代主题,在理论分析和论述都上都比较完备。但理论部分需再加强,增加理论框架。需补充一些文献,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在方法上,关于
  • 2021-10-08
    传播研究院留学生出席“我眼中的中国——宁夏见闻”座谈会
    传播研究院留学生出席“我眼中的中国——宁夏见闻”座谈会为深刻感受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成果与远景,促进中外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9月28日,传播研究院肯尼亚留学生丹尼尔·奥罗(Daniel Oloo,中文名秦肯)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参加了“我眼中的中国——宁夏见闻”座谈会。In order to deeplyappreciate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people, Daniel Oloo, a Kenyan student of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was invited by the CPAFFC to participate in theSeminaron Ch
  • 2021-09-28
    传播研究院面向2021级新生 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专题讲座
    为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精神,积极开展新生引航工程教育,2021年9月22日下午在42号楼120会议室,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为2021级新生作题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的讲座。此次讲座由硕士生媒介素养、传媒教育党支部承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老师主持讲座。图1 博士生导师雷跃捷教授为同学们介绍雷跃捷教授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起源谈起,通过详细阐述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的斗争实践与理论探索,剖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初期特征,充分展现了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而不懈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也是新时期我国做好新闻传播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然后,雷跃捷教授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以及内容嬗变,详细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