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3-03-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七“政治传播与国家认同”研讨综述
    11月26日下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苏州大学、爱丁堡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11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政治传播与国家认同”分论坛。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的曹然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楠副教授担任主持。分论坛七“政治传播与国家认同”合影《文化类节目国家认同的媒介化建构》苏州大学曹云龙研究结合文化类节目案例实际,将考察的视点聚焦于文化类节目“道德伦理”、“文化知识”、“艺术情感”三个主要意义建构的互动范畴之中,以此来探讨文化节目国家认同媒介化建构的意义生成逻辑。研究结合文化类节目案例实际,将考察的视点聚焦于文化类节目“道德伦理”、“文化知识”、“艺术情感”三个主要意义建构的互动范畴之中,以此来探讨文化节目国家认同媒介化建构的意义生成逻辑。嘉宾点评很有价值的选题。文献回顾部分稍长,如果入题更快结构上会更加精巧。建议厘定研究对象,补充经验材料,比如对节目制作人进行采访,更好地回答如何形成国家认同这一核心问题。《检视信息迷雾:俄乌冲突中社交机器人对战时宣传的控制及影响》苏州大学 陈泽文章通过聚类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与滞后分析,讨论了
  • 2023-03-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五“乡村传播与社会治理”研讨综述
    2022年11月2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与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举行。当天下午,分坛论五“乡村传播与社会治理”顺利举办并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龚伟亮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康秋洁讲师担任主持,九名国内高校的博士生一同参与了研讨。分论坛五“乡村传播与社会治理”合影《乡村短视频仿拍中“流量密码”的模因传播机制——基于150条抖音“张同学”衍生视频的实证研究》厦门大学 张潜本文通过引入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论,以抖音平台上围绕着“张同学”进行仿拍的150个衍生视频为样本,对其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和个案分析,尝试建立起乡村短视频流量密码模因传播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以期丰富“流量密码”的理论意义。专家点评把模因传播与“流量密码”研究结合起来,具有一定新意,有助于我们在理论上加深对模因现象的理解,在实践上增强对仿拍短视频等仿作传播机制的把握。论文研究设计合理,结构较为严谨,语言比较清晰,信息比较丰富,没有陷入某些实证研究炫技式的见木不见林的弊端,研究发现和结论还可深化。《江湖化治理:一种新型乡村传播共治模式的探索》上海交通大学 谢泽
  • 2023-03-10
    学术速递 | 分论坛二“数字化和文化强国”研讨综述
    11月26日下午,以“数字化和文化强国”为专题的分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杜志红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王同媛讲师担任主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的8位博士生分别对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了分享。分论坛二“数字化和文化强国”合影《历史、当下与未来——“坡芽歌书”的文化记忆建构之路》中国传媒大学 董星 戴菡 阮钲岚 朱家辉文章从文化记忆理论入手,讨论了“坡芽歌书”是如何通过人与他者的建构以及自身是如何通过历时性建构和共时性建构形成文化记忆,实现文化认同。研究提出了“坡芽歌书”目前在文化记忆建构中遇到的人才不足、技术待完善及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认为“坡芽歌书”在当下数字化时代完成记忆建构,形成文化问题仍需要克服这三方面的不足。专家点评选题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研究团队对“坡芽歌书”的历史脉络和当下境况的考察也比较深入细致。但研究似乎缺少理论建构的意识,把研究做成了一个对策研究,论文看起来更像一个调研报告;且试图用这个研究来解决文化强国的问题,有点勉为其难。另外,研究只讨论了如何传承的问题,但这些歌书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似
  • 2023-03-10
    传播研究院举办“绿色心情”垃圾分类科普实践活动
    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垃圾分类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心情”垃圾分类科普实践活动海报为科普学生垃圾分类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共建清洁美好的校园环境,传播研究院于11月26日下午3:00举办“绿色心情”垃圾分类科普实践活动,分为讲座和知识竞赛两个环节。环节一: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在活动第一环节,同学们共同观看了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讲座详细介绍了我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垃圾分类规则和个人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的办法,以下是讲座的重点知识~垃圾分类知识讲座1、垃圾处理的方法之一是“资源返还”,也就是垃圾分类,使垃圾资源化。在每天所丢弃的大量垃圾中,包含着丰富的可以重新利用的资源。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分类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社会资源,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避免了填埋和焚烧之后形成更严重的污染。2、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余垃圾。3、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物和布料;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包括废灯管、过期药品、杀虫剂、废电池、废油漆桶和废墨盒;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
  • 2023-03-10
    传播研究院硕博生各党支部寻访分享活动成果展示
    为了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寄语的精神要义,传播研究院党委特开展“重温领袖足迹 发扬五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专题学习活动。博士生、硕士生各党支部积极参与,围绕“重温领袖足迹 青春告白祖国”学思践悟撰写寻访分享活动计划书,通过制作金句集锦短视频、H5和推送等丰富多样形式,深入学习并主动践行习总书记的要求和讲话精神。跟着传播君一睹为快吧!硕士生编辑出版党支部圆梦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作品形式:金句集锦负责人:薛涵莹成果展示如下:硕士生编辑出版党支部南北联动——重走主席唐山、福州路线作品形式:金句集锦负责人:张驰 刘菁菁成果展示如下:硕士生国际传播党支部一渠通南北 清流润万家:走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品形式:微信公众号推文负责人:安柯宣
  • 2023-03-10
    学术速递 | 第十一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发布
    第 十 一届 新 闻 学 与 传 播 学博 士 生国 际 学 术 研 讨 会Theeleventh Annual PhD Studen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会议议程2022.11.26(周六)08:30-09:00准备入会腾讯会议:417-218-764密码:11269:00-9:30开幕式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博导 李继东教授领导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博导 刘守训教授往届参会代表发言肯尼亚山大学 秦肯助理教授本届参会代表发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周航屹9:30-9:35合影9:35-9:45茶歇9:45-11:30主题演讲主持:中国传媒大学 黄典林教授《媒介研究的认识论》中国传媒大学博导陈卫星教授09:45-11:30圆桌论坛“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腾讯会议:944-804-136密码:2022主持:陈龙教授总结:李继东教授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执行院长、博导陈龙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博导李继东教授北
  • 2023-03-10
    第十一届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 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26日下午,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8所高校的12名论文入选者参加了分论坛“信息传播与智能社会”。本次论坛由苏州大学张梦晗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中国传媒大学丁岩妍老师担任主持。分论坛三“信息传播与智能社会”合影《中老年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叙事分析》陕西师范大学 杨忠杨西安邮电大学石超林婚恋交友类节目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发呈现出多元化的内容,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领域的中老年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蓬勃发展,也显示了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由于老龄化严重、婚姻正向作用、受众忠诚度、求偶渠道匮乏等多方面原因,中老年电视婚恋节目得以发展;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全国各省市共有15档相关节目,呈现出数量较少、形式固定、发展命途多舛等特点;并结合叙事学的理论,对不同播出形式的典型节目从叙事者、叙事时空等角度进行解析,以便提供更多探析思路,进而推动中老年婚恋节目的健康发展。专家点评石超林同学和杨忠杨同学的这篇论文很具备现实关怀,他们看到了当今社会“未富先老”的问题。但不同于一般的老年传播研究,他们聚焦了
  • 2022-11-24
    传播研究院2022级硕士“为未来而来”主题班会
    为落实廖祥忠书记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传播研究院于2022年10月5日上午举行2022级硕士新生“为未来而来”主题班会。付长海书记、李舒院长、李继东副院长、赵丹副书记,教师代表张开、徐芳依、杨石华,班主任老师汪立宝、赵国宁,教学办老师郝达瑞、王晓丹,优秀硕士毕业生代表于成龙和贾文斌等参会。班会由传播学二班班主任丁岩妍老师主持。新生代表刘宸硕、张诗奇、丛颖、陈家欣、罗晓燕、潘高扬畅谈了入学感受及研究生学习规划。22级传播学张诗奇同学表示,受疫情影响自己返校时间较迟,但学院仍为她送来了新生礼物,让她十分感动,并倡议大家应增强体魄,加强学术思考。22级传播学丛颖同学表示,老师们在疫情期间的关心照顾让自己有很高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学们感受到了传播研究院大家庭的温暖。22级传播学陈家欣同学表示,校园生活为她带来崭新的体验,同时,学业的深广度也带来了挑战。22级出版专硕罗晓燕同学提出,自己会肩负起作为班长的职责,帮助同学和老师交流沟通,在学习生活中,不仅要专注于课程学习,还要进行大量的专业阅读,提高思想厚度,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部分新生代表于成龙、贾文斌作为优秀硕士毕业生代表发言。2003年毕业
  • 2022-11-24
    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2年9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融合·发展·合力——媒介与信息素养与全球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媒介与信息素养和文化强国、国际传播、数字生态、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化媒介与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自中国、美国、墨西哥、斯里兰卡等中外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的70多名专家、学者、学子参加研讨。9月24日上午,第六届媒介与信息素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正式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Shanbazkhan教授,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社何忠国副总编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致辞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教授在致辞中说:“新兴技术变革对公众的媒介与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传媒业界与学界也应肩负起提升公民信息素养、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使命。正如廖祥忠书记、校长所说:‘我们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牢牢守护人的价值,确保文明不被数字大航海途中的暗礁潜流所吞没’。”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
  • 2022-11-24
    迎新|直击2022级传播研究院新生报道
    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习习秋风。迎着和煦的阳光,传播君终于盼来了等待已久的小白杨。2022年9月,传播研究院共迎来147名新伙伴,其中包括博士生13人、硕士生92人,以及来自21个国家的42名国际留学生。目之所及,是染上翠绿的草木、是灵巧轻快的步伐、是青春洋溢的面孔,时隔许久又一次回到校园,依然满怀着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对理想的热忱。欢迎小白杨传播研究院楼前,各项报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校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李众,副校长张树庭,副校长王晖等校领导一行来到我院新生报到现场看望迎新工作人员和新生。研究院李舒院长、付长海书记、李继东副院长、赵丹副书记携学院老师亲临一线,询问迎新相关情况,共同等待新同学的到来。阳光之下,是志愿者们四处奔忙的身影,接待、引路、搬运……他们用行动传递着爱心与善意。迎新点的志愿者们为同学们登记信息,分发特色笔记本、专属帆布包等学院物资,同学们纷纷在纸上留下寄语,为自己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给予祝福。宿舍已经被打扫得窗明几净,只等你领取钥匙,打开寝室大门,迎接一起生活的室友。食堂也备好了美味佳肴,记得不能堂食,要打包带走哦~感谢各位老师与志愿者们的精心筹备,再次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