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党委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辅导报告会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国际传播等重要论述,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6月6日下午,传播研究院党委邀请雷跃捷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传播研究院党委委员李舒、赵丹、李继东、李智和各师生党支部书记在学院120会议室参加会议,全院教工党员、21级学生党支部委员、22级全体学生党员线上参加会议。报告会由院党委书记付长海主持。会议现场雷跃捷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当代探索》为题,从《新青年》杂志的史料,介绍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始,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起源与发展,全面回顾了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历程,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观点、方法。雷跃捷教授从新闻舆论工作本质论、新闻舆论工作规律论、新闻舆论工作实践论三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行了重点解读。他还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理论
  • 2023-09-22
    2023年传播研究院“青年教师职业导师拜师会”首次召开
    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一支兼具高水准和专业性的青年教师队伍,传播研究院在今年5月正式开展“青年教师职业导师”的青年教师提升计划。7月6日下午,传播研究院青年教师职业导师拜师会在42号楼D03会议室举行。院长李舒、党委书记付长海,职业导师张开教授、雷跃捷教授、李频教授以及陈文沁、杨石华、赵国宁三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赵丹主持。在会议开始前,赵丹副书记简要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主题。她表示,传播研究院始终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事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学院认真研究,制定了“青年教师职业导师”提升计划,以一名老教师与一名青年教师“师生结对”方式,对青年教师提供帮助与指导。01 李舒院长发言李舒院长围绕“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的背景、内容以及未来方向开展讲话。她表示,“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是传播研究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的重要举措。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得到了雷跃捷、张开、李频三位教授的倾力支持,三位教授将在立德树人、教学科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推进我院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李舒院长指出,三位老教师见证并推动了研究院的发展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召开青年骨干教师读书交流会
    6月14日,传播研究院召开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青年骨干教师报告所读内容并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传播研究院副研究员薛宝琴主持。会上,李舒院长对传播研究院5期骨干群体读书班的总体部署情况进行了介绍,对青年骨干读书班学习阅读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教学科研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开展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解决任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各位青年骨干教师依次对自己学习心得进行了交流汇报。罗雪认为,我们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把握真理的思想武器,更是青年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薛宝琴从系统研究的思路谈到,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复杂性系统问题,我们研究社会传播现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科学方法。康秋洁从当前国际传播教学的实际出发,谈到读《摘编》的心得体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青年教师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教学科研,更要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传递给学生。陈文沁谈到,《摘编》中关于坚持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暨调研讨论会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辑的《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是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2023年6月7日上午,传播研究院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暨调研讨论会,精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一书。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辅导员杨丽莉及27名学生骨干参会,结合重点篇章内容分享学习感悟,并将其中的思想精髓、方法指导与学院建设、科研工作等具体实践相结合,共同探讨优化路径。传播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赵丹提到,为响应学校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院党组织联合干部师生,扎扎实实读原著。《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一书作为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学习材料以及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读书目,集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系列报告、讲话、文章、指示、批示等,呈现了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管理人员主题学习交流会
    6月10日,传播研究院召开管理人员线上主题学习交流会,管理人员精读《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主持了会议,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了分享报告。线上学习交流会李继东副院长对管理人员读书班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介绍,《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23年3月5日期间的报告、讲话、文章、指示、批示等140多篇重要文献,分8个专题,共计201段论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要把情况摸清摸透,眼睛要向下看,俯下身来,要和群众走到一起。杨丽莉老师表示,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员教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从思想认识的角度上来看,作为专职辅导员,要带着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从行动实践的角度上看,只有真正深入学生中,才能做到心到学生上,我们要紧紧把握每一次参与社会调研、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的机会,把调查研究融入日常工作中,多去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切实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郑蕾老师说到,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校训,周恩来、朱德、刘少奇
  • 2023-09-22
    从信息论视角看互联网、新能源与人工智能 清华大学博导陈巍教授走进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
    5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巍应邀来到传播研究院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做了题为“浅谈互联网、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一种信息论的视角”的讲座。讲座由龚伟亮副教授主持,2022级信息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参加。讲座现场陈巍教授从“信息与数据”“信息与能量”“信息与智能”三个方面,对授课主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和人文性的阐述。陈巍教授指出,数据是人类对各类物理量的测量和记录,它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理论的形成源对数据的需求,进而催生了从通信链路、以太网到因特网的数字化革命。以信息论的核心概念“熵”来考察,这是一个熵从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的过程。信息的传输和擦除均需要消耗能量,但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缺点明显,用熵的观点来表示就是,能源混乱度高、在时空维度不易控制,具有较高的熵。因此为了实现能量熵减,就需要建设与新能源节点同步扩张的通信网络。计算需要数据和能量二者在时间、空间维度相会,由此诞生了“东数西算”工程。从信息论观点看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发现,生命通过传递“规则”来对抗环境熵增,这就是生命体的“智”,用极其有限的信息做出尽量正确的决策。机器的决策与生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召开党委委员读书班读书交流会
    2023年5月31日下午,传播研究院召开党委委员读书班读书交流会,精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学校主题教育第四推进组组长、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张根兴,第四推进组副组长、戏剧影视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蓝旭,传播研究院党委委员和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主持。会上,大家首先观看学习了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的新闻视频。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院长李舒分别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各党委委员和教工党支部书记在精读《习近平著作选读》基础上,结合主题教育和实际工作,交流学习体会。传播研究院党委书记付长海在领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部分篇章后表示,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带头全面系统学习,推动师生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和核心课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要保持良好的作风,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和成效,保持研
  • 2023-09-22
    ChatGPT和大模型:开启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之旅 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走进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
    6月5日下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教授应邀来到传播研究院博士生“信息传播研究专题”课堂,做了题为“ChatGPT和大模型:开启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之旅”的讲座。讲座由龚伟亮副教授主持,2022级信息传播学专业博士生参与。讲座现场孙茂松教授讲座内容分为“ChatGPT和大模型基本机理及目前态势”“ChatGPT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可能影响”三部分。孙教授首先指出,体现人类智能的核心内容就是感知与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历史也正是围绕这两个词展开的。从2010年的“语音识别”、2012年的“图像识别”到2015年“机器翻译”,直到2016年的“AlphaGo”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实现突破,终于举世皆惊。当前以ChatGPT为标志的的人工智能大潮,是这数十年风云际会的结果,数据规模、计算能力、算法智慧三者缺一不可。ChatGPT是语言生成模型,它以自监督学习的方式,通过对下一个字词的预测来生成文本,是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如今,自监督学习“炼”就的大模型已成为信息基础“软”设施或曰基础模型,而随着大模型各类应
  • 2023-09-22
    传播研究院师生赴北大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与信息传播”主题调研
    6月12日下午,传播研究院院长李舒教授作为育人导师,带领2021、2022级博士班与6位国际留学生代表赴北京大学图书馆进行调研座谈,王京山教授、龚伟亮副教授、徐芳依老师一同前往。师生围绕“知识服务与信息传播”,开展了一场深度调研,完成了一堂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的生动课程。师生在北大图书馆前合影师生首先参观了“可爱的中国书——中国书史展”。展览从书籍形制、古书装帧、刻印方式、印刷技艺等方面,通过对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典籍实物尤其是《妙法莲华经》、《刊谬补缺切韵》龙鳞装等珍贵藏品的展陈,精要呈现了中国古代书籍的发展历程。展览展出的《妙法莲华经》该展览以刘国钧先生《可爱的中国书》为大纲,沿着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从文字的产生、纸的发明到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再到现代纸张印刷术的发明过程。在北大图书馆受赠及合作办公室主任季梵女士的讲解和带领下,师生重温了文字何以集结成书,书籍又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存、演变。展览引发了留学生们的强烈兴趣,他们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当听闻展厅中不少书籍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时,他们发出惊叹,为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所折服。仔细观摩展出藏品的留学生第二站,师生
  • 2023-09-22
    致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我校孟伟教授及其团队发来感谢信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传播研究院孟伟教授及其团队为总台优秀作品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等评选服务工作给予的支持和作出的贡献。传播研究院在李舒院长的带领下,一直以来强调教师们要对学生进行全流程培养,并积极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感谢信中说到: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给予总台创发中心大力支持,在孟伟教授的组织召集下,姚思嘉、吴雨婷、陈滟鹭、陈颖齐、鲍千琪、杨雯欣、肖明浩、吴思哲等同学在2月至3月期间,出色地协助评奖团队完成所有参评作品审核、资料整理、会务组织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全程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工作主动性。在此,谨向中国传媒大学及以上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总台感谢信孟伟老师自1999年在我校任教,目前为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致力于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创新研究,服务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界发展。发表论文近80篇,出版11部著作,主持省部级及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孟伟教授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奖专家库成员,多年来服务于总台及其他广播电视行业的评奖工作。她鼓励同学们参与到每年一度的总台评奖工作中,引领本科生、研究生把课